付姿祯:有一种力量,叫中国政法大学【点赞青春第12期】

付姿祯2

(一)

“当我步入神圣政法学府之时

谨庄严宣誓:

我自愿献身政法事业

热爱祖国 忠于人民

严于律己 尊师守纪

勤奋学习 求实创新

团结互助 全面发展

挥法律之利剑 持正义之天平

除人间之邪恶 守政法之圣洁

积人文之底蕴 昌法治之文明

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奋斗终身! 

一年,又一年,当中国政法大学的礼堂回荡起两千位新生庄严的宣誓声时,也许,大部分读着入学誓词的新生尚不能体会“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积人文之底蕴/昌法治之文明”这几句话的分量。

但是,生活中的种种点滴,总会不经意间让一些力量日益凸显出来。

(二)

大二那年,“混迹”于大一新生之间,听了不少属于新生的课程。其中,有一课,始终难忘。

那是开给大一法学专业新生的法理学导论。开场白,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我想了解一下,你们为什么要选择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为什么要选择法学这个专业呢?是因为,什么都不懂稀里糊涂地报了这个学校这个专业?还是,喜欢法学这个专业?还是,喜欢中国政法大学这个学校?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无人应答。老师说,她问过其他班上的学生。有人说,是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这里。有人说,是对法学有兴趣,来中国政法大学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还有人说,我希望,可以为改变中国的法治现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师说,当她听到一个孩子说出“希望可以为改变中国的法治现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她很感动,她告诉那个孩子“希望你能记住自己的话,记住自己的理想,希望,无论如何,你都不要丢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莫失莫忘……”

(三)

大三那年,一日,去附近的超市采购生活用品。回学校的路上,经过那位时常在南门外摆地摊的年轻女子身边时,一本《鲁迅文集》赫然映入眼帘。书是打开的,扣在一旁,显然是刚刚看书的时候来了顾客,因而临时那样放在那里了。

那一刻,我的内心忽而小小地震颤了一下。

继而,忽而想到了校园里旧书摊的那位时常边卖旧书边阅读各类书籍的阿姨,还有那位据说时常去旁听一些课程并打算参加司法考试的教学楼保洁员阿姨,以及那位很有文化底蕴的书法苍劲文笔甚好的被誉为“法大扫地僧”的环阶大爷。

继而,也想到了中秋节教学楼里几乎“座无虚席”的自习室,想到了那些每天坚持晨练坚持晨读的身影。

有人说,一片环境中的人的言行与身影,可以映射出这片环境的灵魂。

在中国政法大学这片环境中,总有那么一些身影,让人内心震颤,让人为之感动,让人日益看到“追寻”与“坚持”的力量。

(四)

2012年5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甲子校庆。

那一日,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那些两鬓斑白甚至走路要凭借拐杖支撑的老校友们,千里迢迢赶到这里,只为,给我们的母校庆祝她60岁的生日。

那一日,中国政法大学甲子校庆晚会,6000余人在晚会现场齐声喊出“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那一刻,晚会现场、电脑前,不知多少人,热血沸腾,泪水夺眶而出,不能自已。

那一日,五位终身教授给这所学校送了这样一份生日礼物:

一心为私权昌盛,半世求法政清明。——江平。

生民即为本,自立天地间。——李德顺。

法治行政,公义施权。——应松年。

大哉中华律法,伟哉善治国家。——张晋藩。

人权进步日,民族复兴时。——陈光中。

“一生法大人”,那一刻,这一段藏头诗,令校园内外不知多少法大学子再次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

那一日,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大家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为这独特的生日庆典献礼。每一种方式,都渗透着对这学校浓厚而又深沉的爱。

付姿祯6

(五)

很多其他学校的人,常常表示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学校的人会对这学校怀有如此复杂的情感、如此深厚的爱?

每每有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我总会给他们讲这样几个故事。

(1)

在中国政法大学,有一位与宪政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教授,叫蔡定剑。由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临终前,他的最后一句话,不是留给他的妻子和他的孩子的。那天,他用最后的一点力气,对着他病榻前的同事们说:“宪政和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这,是他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他离开的那日,当晚,数百名学生自发走到中国政法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物—拓荒牛前,通过默哀的形式悼念这位可敬的老师。

那一日,很多人似乎第一次有点读懂了“中国政法大学”这几个字。

(2)

你也许不相信,在许多人只是为了高考而高考、懵懵懂懂报志愿的时候,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在心中埋藏多年的种子,笃定地来到了一个叫中国政法大学的地方。

他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而来,他们说,自己是为改变中国法制现状而来。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麻木了,很多人放弃了,很多人无奈了,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论经历了什么,始终不放弃,始终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始终坚守着心底的执着的信念,始终昂首挺胸勇往直前!这种力量、这种希望、这种风骨,在这个校园里,生生不息。

(3)

你也许不知道,在中国政法大学的门口,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人,他们衣着寒酸、心中藏着故事。他们,通常被称为“弱势群体”。为了寻求援助,他们带着满心的委屈与无奈,千里迢迢几经周折来到北京,来到昌平,只为找到一个叫中国政法大学的地方。于他们而言,中国政法大学,这沉甸甸的六个字,是力量,是寄托,是希望!

与此同时,在这个校园里,还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帮助那些前来求助的“弱势群体”,他们始终前行在义务提供法律援助的道路上。

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入不敷出,但是,面对“弱势群体”的求助,他们常常自掏腰包给当事人制作文书材料,遇到十分困难的家庭,他们还会捐出一些自己的生活费,以解那些人的燃眉之急。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先后帮数十位当事人讨回累计数十万元的工资或赔偿款。2012年3月初,这些人中的一个法律援助团队免费代理的一个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申诉成功,为当事人讨回了30万元,为此,当事人还亲自送来了一面锦旗。

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的过程中,很多人挨过打,遭遇过“强势群体”的“报复”,但是,无论遭遇什么,他们始终不曾放弃。

他们,始终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有一种坚持,有一种风骨,有一种力量,叫中国政法大学。

(六)

大四伊始,有幸受邀,在礼堂为中国政法大学全体2012级新生发表演讲。

演讲中,我提到了这么几段:

一天,一位朋友对我说,你的经历,让我总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暑假,通过新生群等途径与一些新生沟通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想起了这个问题。

很多新生说,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家都会慢慢地失去激情,放弃坚持,开始随波逐流。还有一些新生说,感觉自己的力量特别渺小,面对一些无奈的现状,似乎只能慨叹,因为渺小的我们似乎什么都改变不了……

得知一些新生的这些想法后,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也许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

海水退潮后,大量的鱼被留在了海滩上。一旦那些地方的水渐渐蒸发掉,等待那些鱼的,只有死亡。一个小男孩见状,开始拣起鱼一条一条地往海里扔。一个路过的人对他说:“别扔了,这么多鱼,你救不过来的,干嘛这样费力呢,谁在乎呢?”小男孩一边扔一边回答说:“这条鱼在乎!这条也在乎!“

这个故事,大家或许都听过。但不知各位是否想过:对一个人而言,将一条沙滩上可能会被干死的鱼扔回海里,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对每一条鱼而言,那都是它们生命的延续!

不知各位是否想过:如果每个人都想“那么多鱼,我们救不过来的”,于是所有人都袖手旁观,那么,等待所有鱼的,只有死亡。但是,如果多一些小男孩这样的人呢?再进一步想,如果,小男孩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他们的行动,最后,所有人都像那个小男孩一样呢?

一个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如果不去尝试,如果不去行动,那么,我们永远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小男孩这样的人。他们心怀热血,满腔激情,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了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或是坚持义务为弱势群体做法律援助工作,帮许许多多的农民工从黑心老板手里讨回了救命钱;或是长期坚持去偏远山区支教,为许许多多大山里的孩子点燃了新的希望;或是坚持以自己的点滴行动温暖着大家,但行善事,不问前程!

无论经历什么,他们始终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论经历什么,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坚持,没有停下播洒爱的脚步!

也许他们的行动看似微不足道,但对那些被他们帮助过的人来说,也许,他们的行动,改变的是许多家庭的命运!如果,你就是那个家庭的一员,你会说他们的行动不重要吗?

也许他们的力量看似渺小,但孰不知积跬步方至千里,积小流乃成江海!只要那些爱与坚持长存,谁会说,点滴不可以汇聚成汪洋?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也许此时初为新生的你们,正因为自己能够步入中国政法大学而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也许此时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你们,常常可以和一些朋友谈着理想,而后,激情澎湃、斗志昂扬;也许,接下来的生活中,你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遭受到一次又一次不同于以往的强烈的冲击;也许,随着大学生活的进行,你们的很多想法或行动会接二连三的受创……但是,无论怎样,希望你们不要失去理想,不要放弃坚持,不要丢却激情,不要忘记时常反思自我,不要忘记时常刷新自己的定位,不要停下追随内心的脚步!希望你们可以在大学这个自由的舞台上,用你们的行动去告诉世界:一个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那天的演讲结束后,时不时收到一些师弟师妹的留言,向我诉说那次的演讲对他们的影响。有些师弟师妹表示,从那天起,一些新生决定,要投身“公益之路”,为更多人的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后来,时不时有师弟师妹告诉我,随着在这个校园中的生活的进行,在践行各类“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渐渐读懂了什么叫“坚持”。

(七)

一日,去听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朋友的一期沙龙。在那期沙龙上,她的一句话,令我久久难忘。她说,心里,一直有一个理想:“为天下苍生,尽绵薄之力”。

为天下苍生,尽绵薄之力。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人震撼,让人感动,亦让人释然。

听到那句话的那一瞬间,感觉,内心深处的某种力量,忽然被唤醒了。同时,也忽然开始想通了这个校园中那种种种种的追寻、坚持、热血与激情的意义之所在。

(八)

星移斗转,一批又一批学子在这个校园里来来往往,在一轮又一轮春秋冬夏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诠释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多年之后,不知多少人还能记得那年9月礼堂的那次宣誓,不知多少人还能记得自己刚刚来到这个校园时的初衷,不知多少人还能记得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理想、那些抱负。

但是,总有人,始终都会记得。

总有人,无论经历了怎样的风浪,依然,会坚持,依然,会底气十足地告诉世界:“我心底,一直有一个理想:为天下苍生,尽绵薄之力!”

我坚信。

付姿祯

2013年5月16日于中国政法大学梅园三号宿舍楼

2015年3月20日 再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