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落实教育部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通报


        根据教育部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教育部巡视组于2013年4月9日至28日对中国政法大学开展了巡视工作。6月18日,巡视组向学校提出了巡视反馈意见,在充分肯定学校近年来各项事业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在领导班子建设、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办学条件、内部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为更好地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监督,促进整改工作落实,现将学校整改情况通报如下。

一、学校落实反馈意见和开展整改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统一部署整改落实工作

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对意见内容进行反复研究,立足学校实际,把对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了统一部署和整体推进。

(二)注重找准查实存在的问题

成立了11个调研小组,每个小组由校领导牵头,共召开座谈会34场,“面对面”听取了近700人的意见建议。校领导分赴重点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并与学校的老领导、知名教授等进行交流,努力把问题查摆准、分析透。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600余份,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学校共征求到意见建议900多条,经汇总分类形成了具体问题195个。

(三)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结合巡视组反馈意见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建章立制计划,其中整改方案中的12个重点整改项目共涉及44个具体措施,专项整治方案中的6个项目共涉及25个举措,建章立制计划提出了近100个需要修订或新增的规章制度。

(四)全员参与积极推进整改工作

建立健全整改落实机制,针对每个整改项目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意见征求与推进整改工作小组成员进行监督。学校办公室、纪委办公室负责对各单位整改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受理师生的投诉。各职能部门针对整改项目,能够马上改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对于需要一段时间改的,提出了具体整改思路和时间表。

二、具体整改举措和目前落实情况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强化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

(1)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在坚持落实好书记、校长每周互通情况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班子成员之间特别是副职领导之间的沟通协调;探索实施校领导专项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对涉及多个分管校领导的工作,由主责校领导牵头,有关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协商解决。

(2)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充分利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契机,在短时间内开展集中谈话活动。近一年来,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共计谈话近200次。

(3)召开高质量的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根据教育部巡视组、督导组提出的意见和师生反映的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全局意识和工作合力。

2.深入推进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1)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制定《中国政法大学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对加强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等7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在2013年年底对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查。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注重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师生的工作机制。每位校领导根据工作分工,与处级单位和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立联系,参与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等各类活动百余次。

(2)畅通听取师生诉求的渠道。安排校领导接待日 10次,接待师生员工27人次。做好信访工作,共接到来信来访105件,接待来访77人次,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均给予及时回应和解决。拟建立综合投诉中心,进一步拓宽师生表达诉求的渠道,前置矛盾化解机制,及时回应疑问,切实解决师生员工的困难。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校党委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先后召开6次党委常委会、4 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反腐倡廉工作,内容涉及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党务公开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度、学校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工作。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严格坚持“一岗双责”。

(2)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全面梳理学校惩防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着力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党员领导干部兼职管理规定》,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二级单位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指导意见》,正在着手修订《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重点规范权力运行,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任务安排》。进一步扩大廉政建设合作的共建范围,与丰台区纪委、监察局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

(3)推进专项治理和正风肃纪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各类招生、基建、采购、修缮工程、教育收费等工作的监督,促进重点工作和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行事。在全校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整治活动,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对校内14个院、部、处、中心进行了抽查。

(4)提高案件查办力度。2013年,校纪委共接到各类群众来信39件次,经认真核查,均已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分类调查处理。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案件,围绕公款旅游、公款大吃大喝、私设“小金库”、收受礼金、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加大了执纪问责力度。切实执行组织纪律,做到了令行禁止,对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了办案合力。

(二)加强学科建设

1.加强法学内部资源整合

拟定了“法学部筹备方案”和“法学学科资源整合方案”两种解决方案,并召开法学学科资源整合方案论证会,听取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学校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多方征求意见,确定最终方案。完成了对法学各二级学科的学科评估分析报告,详细分析了各二级学科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推进法学各二级学科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依据。

2.加大法学以外学科建设力度

大力扶持法学以外学科发展,全力推进学术性学位授权点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工作。政治学被列为北京市2014年重点支持学科,自主设置了法治文化、公共政策量化分析2个博士点; 2014年已经完成社会工作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待国务院学位办审批后,学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将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5个。

3.积极扶持交叉学科发展

制定《中国政法大学交叉学科培育建设管理办法》,分两批次遴选了16个校级交叉学科建设项目进行资助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犯罪心理学、法治文化、全球学等3个交叉学科成为学校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充分利用二级学科自主设置的优势,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和师资力量,增设法商管理、危机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等一批新兴学科作为目录外二级学科。

(三)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

(1)统一谋划教师队伍建设。正在调研起草《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将召开全校教师工作会议,系统总结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成绩与不足,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

(2)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已制定实施《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正在修订《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考核办法》、《中国政法大学教学工作考核办法》、《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工作考核办法》、《中国政法大学岗位聘任办法》,力争年内完成,进一步完善教师分类管理。

(3)积极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由学校主持的《完善教师分类考核评价机制,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之建设》项目入选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为学校推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起草完成《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草案)等制度。开展校级优秀教师评选、“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大教师”评选、推荐“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人选等活动,树立和宣传师德榜样。通过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教师节表彰大会、科研颁奖会、新教师岗前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

3.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修订了《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人才引进办法》,规范人才引进程序,提高优秀人才的标准,提升人才引进的待遇。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过程中的竞争和考核机制,严格把好入口关,确保引进人才德才兼备。在用人方式上做出调整,使弹性用人(即人事关系不进入学校)更加常态化。2013年共引进人才16人,其中二类优秀人才2人,三类优秀人才5人,院级优秀人才2人,在弹性用人方面聘用7人。

4.加强学术梯队建设

按照《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经过两轮专家评审,确定 5位教师入选 A层次培养支持体系,10位教师入选B层次培养支持体系,3年的资助总额将达350万元。认真落实“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助计划”。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2013年共资助青年教师10人。2014年3月《积极推动工作机制创新,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项目入选教育部系统干部人事人才工作创新案例。

(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1.推进科研协同创新

学校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批获得认定的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已在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事法律研究所设立“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在瑞士洛桑大学犯罪科学学院设立“中瑞证据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牵头组建了“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政府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主要参与高校成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知识经济与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经过建设培育,已经申报2014年度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启动法大“智库”建设计划

出台《中国政法大学关于“智库”建设的若干意见》,完成首批法大“智库”研究团队遴选工作。“司法改革与司法文明建设研究团队”等10支团队入选“智库”研究团队资助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研究团队”等5支团队入选“智库”研究团队培育计划。各团队将按照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要求,聚焦国家急需,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主攻方向,努力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3.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修订《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大幅度提高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科研成果奖励共奖励科研成果799项,奖励金额104.5万元。发放横向科研项目奖励共272.59万元,纵向科研项目配套奖励389.65万元。科研成果省部级奖项和立法、法律咨询数量质量有所提高。

4.改进科研经费管理

完善经费管理制度,修订《中国政法大学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增加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规定,明确经费管理的各部门的责任及分工。根据学校实际,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实行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项目负责人联动协调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加强对教师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结项工作和使用报销科研经费的辅导,强化了对项目研究进度和经费使用的日常督促工作,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五)改善办学条件

1.就地拓展办学空间

按照学院路校区整体改造规划方案,正在进行教学图书综合楼项目建设,并着手进行学生食堂及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目前学校已启动学生食堂项目的前期报批手续。重点对昌平校区北区进行规划调整,根据“92定额”测算的缺额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建设,目前学校已聘请专业设计单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学院路校区综合科研楼项目和学院路校区配套服务楼项目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学院路校区办学条件。全面清理整顿学院路校区6号楼、2号楼,大力推进筒子楼腾退置换工作,对腾空房源进行改造升级,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多场地。已将学院路校区新1号公寓地下原图书馆旧刊库改造成教室。昌平校区逸夫楼地下室改造文体活动场地工程进入设计阶段,力争下半年投入使用。

3.优化环境改善条件

开展学院路校区综合治理工作,修建师生休闲场所,增加绿化休闲区,铺设照明设施,增设绿地防护栏,扩建停车场、修缮校内道路等。完成了学院路校区教室改造、综合科研楼地下电气线路改造等工程,为学院路校区增设饮水设备21台,开通了学院路校区科研楼地下一层、二层2G、3G手机信号。更换了昌平校区办公楼电梯。完成了两校区无线网改造项目,扩大了信号覆盖面,提升了网速。两校区教室空调覆盖率达到100%等。2014年,学校已经启动两校区绿化场地改造工作,开展昌平校区法治广场、喷泉池等文化景观的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校园。

(六)完善内部管理

1.开展制度清理与建设工作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建章立制计划,就强化领导密切联系群众、改进校风政风教风学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工作,提出了近100个需要修订或新增的规章制度。坚持边清理边建设,对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编印《中国政法大学规章制度汇编》。起草了《中国政法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在认真总结现行章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校内职能部门、校董会、教代会、师生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目前已经教代会讨论,正进一步修改,待校长办公会和常委会审议后,报教育部批准。

2.推进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

扩大学院教授委员会试点范围,在全面总结法学院教授委员会试点成效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轮学院教授委员会试点实施工作。加强对教授委员会与其他学术管理组织职责与权限的研究,着力理顺教授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切实解决教授委员会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问题。

3.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1)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通过采取预约办理、网上办公、“一站式”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方便师生群众,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如,拓展了两校区收发室职能,为各部门代办两校区间文件传递工作;推行财务报销“投递式报销”和“远程可邮寄”方式,极大方便了师生员工。

(2)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对于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第一时间予以解决,需要多个部门解决的问题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3)确立主责单位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能,推进工作“无缝隙”对接,密切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确保每一项工作有部门负责,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4)加大督办工作力度。出台《中国政法大学督办工作办法》,建立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各类决策性会议的决议、重大和专门事项的督办协调机制。每月对各部门重点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形成《月度督办工作报告》11期。通过每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督促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5)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建立完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切实严格落实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国内差旅管理办法、“三公”经费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公费支出、公务执行、公物使用进一步规范并降低消耗。2013年学校印发公文数量同比减少27个,并全面取消了部门的纸质简报;各类工作会议同比减少23场,校内会议一律不发纸质请柬、贺卡,工作会议不摆花草,不做背板,不发文具、纪念品等;全年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同比减幅41.02%;学校“三公经费”同比减幅24.76%;全校差旅费支出同比减幅19.14%等。

4.深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

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编制了《信息公开工作手册》,对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信息公开流程、信息保密审核等进行明确确定。通过校园网信息公开网站、行政办公系统、信息公开专栏等途径,及时公布学校出台的规章制度、财务预算、干部选拔任用、招生、招投标等内容,共发布信息500余条。发布《中国政法大学2012-2013学年度信息公开报告》,公布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监督权。

5.加强和提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正在调研起草《中国政法大学职员培训办法》,拟定了职员培训课程目录,进一步加强管理干部培训工作。修订《中国政法大学管理与服务优秀集体奖及优秀教育工作者奖评选办法》,健全管理人员奖励激励机制。强化管理岗位考核工作,对学校原有考核相关文件制度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正在草拟《中国政法大学管理岗位考核办法》,确保将分类考核落到实处。

(七)推进学风建设

1.加强诚信考试教育

开展诚信考试班级和诚信考场建设工作,在考场楼道张贴诚信考试标语,积极组织开展学风建设主题班会、“重学风,促成长”学习经验交流会、诚信考试动员大会、签订考试承诺书、诚信考试集体宣誓等活动,并借助“CUPL正能量”活动推介诚信考试个人和诚信班集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倡导优良学风考风,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2.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工作

修订《中国政法大学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办法》,进一步扩大了学位论文打假的范围,并明确了导师及学院在学位论文作假中的责任。加大对研究生论文审查力度,2013年检查研究生论文2678篇,37人修改论文半年后答辩,15人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2014年研究生论文审查合格率显著提高。

3.加大对学风问题处理力度

进一步规范违纪学生处理程序,目前学校正在研究修订《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制度。加大对学生违纪违规的处理力度,对学生考试作弊、无故旷课以及学习成绩不合格等情形,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2013年对26名违纪的本科生进行了纪律处分,其中开除学籍4人。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

1.提高教职工待遇

2013年,学校在深入调研和大量测算的基础上,制定了增资方案。并分别召开离退休人员和教代会代表意见征求会,就拟定的增资方案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吸收群众智慧对方案进行合理化调整。2014年4月已完成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增资补发工作。

2.着力解决教职工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

研究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周转房管理办法》,科学管理昌平校区家属院周转房。2013年以来,对周转房进行了6次清查,收回42套,解决2013年新入职教职工周转房33套。积极与北京市相关部门联系,在沙河大学城争取到数十套公租房。建立教职工适龄子女入学档案,及时采集和更新信息,加大与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的合作关系。

3.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

着力解决离退休老同志活动场地问题,2013年10月,学院路校区离退休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2014年昌平校区逸夫楼地下活动室将向老同志开放。建立特困离退休同志帮扶机制,提高因患重病、因病致贫、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同志的补助额度。

三、着力中长期解决的问题

(一)深化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总结校院二级管理实施情况,统筹研究二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着手制定深化二级管理工作方案。进一步理顺学校与职能部门、学院的关系,进一步健全二级学院工作运行机制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加强学院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学院自主权,明确界定校院两级在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权限,明确学院的权责利。

(二)推进学科统筹协调发展与深度整合融合

积极探索法学二级学科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着手制定学科协调发展规划和相关制度,有效整合法学学科资源,使得法学各学院、法学相关研究机构的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有序运行。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龙头与整合作用。鼓励和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实现学科创新。

(三)突出重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深化管理岗位聘任制改革,在管理岗位中全面推行教育职员制度,实现行政职务系列和职员职级系列双梯并行的聘任制度。

(四)加快昌平校区改扩建工作

适时开展昌平校区改扩建工作,积极推进北区家属院置换工作,为昌平校区办学条件整体改造、根本改观创造条件。待昌平校区家属区功能定位明确后,及时启动屋面防水、地下管网、电气设施及道路改造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工作。

(五)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充分吸引社会捐赠和利用合规办教育提高办学收入。结合教育部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立校、院、个人三级联动的筹融资平台,发挥二级学院的能动性,调动全校教职工积极性。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良性顺畅的增长机制,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提升教职工(含离退休同志)福利待遇。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实行国家绩效工资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巡视组的要求和师生员工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学校将把落实巡视反馈意见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落实各项整改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和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推动学校法科强校建设。

以上学校整改情况,欢迎广大师生员工、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联系电话:010-58909038

   电子邮箱:xxgk@cupl.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