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兴趣班:留学路上的文化传播者【CUPL正能量第71期】

IMG_1313文/校团宣新闻部 孟葛 罗赛 图/校团宣新闻部 梁凌致 张峤

在法大,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多数人第一次离开故乡,踏上异国的求学之路,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有过忐忑却心怀故乡,有过迷茫却一直努力……然而,就是这一群尚未褪去青涩的大学生,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同学的深情,带着法大学子发现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

简介:中国政法大学小语种兴趣班由国际教育学院外国留学生自愿担任课程教师,面向本校师生开课,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在授课的同时也让留学生们更好的融入法大的大家庭。2014-2015学年春季学期小语种班主要开设了7个语种,包括韩语、俄语、西班牙语等。

语言文化

2014年下半年,一群热心活泼的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决心在法大创办小语种课程。很快,这群年轻人就组织了小语种教学协会,进行留学生母语调查,策划筹办课程工作……让他们欣喜的是,他们的倡议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于是,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小语种兴趣班终于开课了。

为了给同学们上好语言课,大家都竭尽所能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授蒙古语的三位老师专程前往外蒙驻中国大使馆向前辈们请教经验,他们精挑细选出最适合初学者的教材,细致地编绘出每一项教学内容。为了向大家展示外蒙特色的饮食文化,蒙语老师恩和金细心地为同学们准备好醇香的奶茶,教室内不能煮茶,她就破费心神地往教室运送热水。“让大家喝到地道的蒙古奶茶是我的心愿,比起大家喝到奶茶时的满足,这些都不算什么。”

在小语种兴趣班里,每位同学都是老师心目中的“VIP会员”,一遍遍纠正发音,一次次在练习本上批改,他们都不辞辛苦。在国际法学院2011级三班的冯锡琴眼中,她的泰国语老师王文珍是个“认真又可爱”的女孩,“她从一个个字母开始耐心教起,然后是词汇,再然后是句子,一字一句都认认真真。写板书,耐心纠正我们的发音,备课,找资料等幕后工作……”。在泰语微信群里,王文珍还为他们推荐泰国的电影、美食、歌曲,冯锡琴逐渐喜欢上这个有着迷人热带风光、特色美食和文化底蕴的国家。

在这个用留学生的执着付出搭建起来的课堂上,同学们领略到不同风情的民族文化,感受到学习的充实和快乐,真正地“活”学了一门语言。

在法大,也有一个

“他们很想家……”国际教育学院阙佳俐老师的话语中有掩不住的心疼。“因为我从上学期的第一节小语种课程就跟着,所以很明显能感受到,他们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在阙佳俐看来,小语种课程给留学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安慰。讲课时留学生们会细心地介绍自己国家的特色文化和美食,不仅仅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更寄托着自己对家乡的浓烈思念之情,小语种的课堂饱含他们对祖国的深情,每一次对母语的细心讲解,都是对思乡之情的最好慰藉。

“以前因为消息不畅通,留学生很多活动都没办法参加,上课也很有少机会和中国学生交流”,阙佳俐老师说,“现在一切都变了。”小语种兴趣班为留学生和中国同学的交流创造了一个温馨持久的平台,大家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私下里也收获了友谊。俄语班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俄罗斯文化中心看演出,一起参加乌克兰大使馆的复活节活动,在一张张照片里,他们头挨着头、手拉着手,眉梢眼角尽是飞扬的笑意。韩国学生分会会长郑在晃对阙佳俐笑言:“老师,我现在是名人了,在食堂大家都用韩语和我打招呼。”阙佳俐说:“那一刻,晃晃言语中满是惊讶和开心。”

他们本是异国他乡里求学的游子,小语种兴趣班缓解了他们的思乡之苦,更为他们送去一份份真诚的友谊,真情穿过语言的隔阂与民族的差异,在每一份渴望温暖的心里开花结果。中国同学用温柔的情意和老师们家乡的语言道出这一份心语:“法大也是你们的家。”

小团体,也有“大事业”

小语种兴趣班不仅拉近了留学生和中国同学的情谊,更加深了留学生之间的感情。每一次相互陪伴的教学过程,每一个一起撰写教案的不眠深夜,每一场为更好服务教学而深入细致的讨论,每一次遇到困难合作解决的经历……有太多可以彼此分享的回忆,他们的心已紧紧连在一起,小语种教学事业使他们成了一个温暖团结的大家庭。

2015年4月18日,平时忙于学习和教课的小语种兴趣班成员聚在一起,到天坛游玩,还观看了杂技演出。阙佳俐听到俄语老师谢尼亚乌兰说:“第一次感到,只要和大家在一起,不管吃什么都是很幸福”时,心中感动地一塌糊涂。她感谢小语种兴趣班这个“小小的伟大事业”使大家遇见爱、遇见友谊、遇见爱情、收获亲情。在这里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深刻喜悦,也从大家身上收获满满的幸福。

相逢是首不老的歌,同行的是你和我。在小语种兴趣班,相逢是生命中美好的奇遇。它让留学生们遇见无私付出的彼此和善良友好的中国朋友;它让中国同学遇见一群勤恳认真、体贴细致的良师益友;它让法大充满更多温暖和惊奇,更多欢笑与爱意。法大小语种兴趣班还在路上,在这个溶溶春日,你我同行,爱与感动同在。